2019年4月23日,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細則出臺,標志著高考改革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,這次改革大家有兩個關注點:
(1)第三批實施的省份河北、遼寧、江蘇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重慶。
(2)本次改革采用的模式“3+1+2”模式。
隨著政策的細則確定,各省所關注的新高考政策落地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;同時各自己面臨的難題也就真正的顯現了出來,我們看看學校都會遇到一些什么問題?我們又該如何去解決。
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門統考科目,每門150分,其中外語科目含聽力考試30分。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每門100分。其中,物理、歷史以原始分計入總分;其余科目(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學、生物)以等級分計入總分。學生所選的選擇性考試科目,其所選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必須達到合格。
“3”是指統一高考的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個科目;
“1”是指考生在物理、歷史兩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所選擇的1個科目;
“2”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學、生物4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所選擇的2個科目。
值得注意的是:2021年起,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;根據教育部規定,選擇性考試科目由各省自行組織命題。
1.選課問題
選課問題是每個學校都必須面對的,既然有12種組合可以選,那就把自主權交給了學生,總不至于老師或班主任去決定學生選什么科吧!但選的時候學校是有點慌的,因為沒有選出結果,學校也不知道選出來的數據會是什么情況,為了更可控,學校在選之前就有一定的思維導向,這個導向直接的操作就是在家長會上進行說明,我們的選擇方案有哪幾種。
先得確定走班還是用套餐制,或者說零星的幾個班級走走班,可以進行多輪選課,如預先、正式選等。
對于選課選科選考,學生可以參考借鑒如下小方法。
(1)選擇自己的優勢科目
高考投檔是看總分的,在符合限科的前提下誰總分高,誰先投檔。所以選科盡量選擇自己的優勢科目,這樣賦分就有優勢,總分也就越高。
如何來判斷自己的相對優勢科目,最簡單的判斷依據就是你在學校乃至全縣市區的排名。如能在學校里排名前20-40%的就有相對優勢。不過如果是普通中學的物理化學科目,一個學??側藬?00人,你排名100-200名,就全省范圍而言,那就沒有多大優勢可言。
(2)選擇學校的優勢科目。
一所學校由于師資力量、歷史傳統等因素,都有自己優勢和劣勢科目。重點中學理科優勢更明顯。優質重中文科不差,普通中學也有自己的優勢科目。學生在各科成績差不多的情況下,盡量選擇學校的優勢科目。
如何確定學校優勢科目呢?首先看成績,包括平均分、高分段人數和比例,與同類學校對比情況。其次看師資力量。這些都可以向上幾屆學生和老師打聽。
(3)各科平衡如何選科。
有些學生沒有自己的優勢科目,各科比較平衡,成績也不穩定。該如何選擇呢?
情形一:如果是超級學霸,每門課都是拔尖的,建議選擇物化生地。如果是普通學霸,物理化學還是慎選。但想讀理工科的必須選物理,想讀醫的必須選物化生。
情形二:如果是普通學生,每門課都是中游。建議以政史地生技為主,理化慎選。當然還要與想讀的專業結合起來,比如想讀理工科和醫科的除外。
情形三:如果每門課都不好,都是班級倒數,大學本科極其渺茫(全省本科大概56%的比例),只要學考能考及格,可以隨便選哪一門科,包括物化生都可以選。如果學考能考及格,完全也可以選擇物理,可能還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2.分班排課
對于大多數新高考省份的學校,在3+1+2模式下其實不用走班,這樣走班狀態下的分班便不成其為一個困惑,而是大多數選起來的組合就能成班,所以按照組合模式進行分班就成為一種新的分班方式,當然,這會導致的就是各班學生成績相對不均,與原來各班基本按成績狀態保持平衡的狀態不再相同,這也延伸了很多的管理問題,比如對班級教師的考核,高考成果考核等。
對于相對來說規模較小的學校,走班也會成為一種必然,筆者在與廣東的部分學校溝通時,他們明顯需要走班,比如前面3個班100多人,存在12種組合選擇的都有,在這個一個實驗班層次內,如果不走班根本沒辦法安排,所以這種情況下走班又成為一種必然。
但截至目前,對于走班是怎么回事,很多人還是沒搞清楚,我在這里簡單進行一下說明:
所謂走班,就是學生上課時,不一定還是與自己行政班的同學一起上課,而是幾個班選擇相同的人拼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形態的班級--教學班,學科走班以教學班為單元進行上課,比如:“物選1班”,他的學生可能1班10個,2班8個,3班20個,而這里面前的18人在要上物理時就需要走班3班去上課;這里面有很多的數學邏輯,如果不是參與教務的當然也不需要搞得很清楚,但教務的如果要實施走班,必須得知道分班在整個走班教學中的重要性。
至于排課,實際上如果分班工作做得到位,排課就沒有多大問題,因為在分班時必須考慮是否能順利的實施排課,在分班時考慮到師資,教學場地,人員組成,排課情況等等。
沒有應用到系統管理的教務老師可能還是用EXCEL,如真是費心、費時、費力、易出錯、只能專人管理,無法協同辦公,效率挺低還很累。
3.除了排課之外的變化
(1)學生考勤
在實施走班教學之后,各教學班組成各不相同,教師上課時拿 到的教學班名單可能也會包含幾個班的學生,如何做好對學生的管理老師需要重點思考
對于學生的考勤,大家經常會提到電子班牌這樣一個產品,而且因為新高考,很多學校都裝了這樣的產品,但從實際應用情況來說,且不說真的實現了考勤,即便是實現了,但過程也略顯麻煩,所以真正在使用的很少。
(2)作業收發
與考勤一樣,因為每個教學班學生的來源各不相同,所以作業的收發一般都會按照行政班劃分組別來進行收發。
(3)教師評價
由于各老師帶的學生參差不齊,所以對于教師的考核也有著不同樣的基數,如果利用科學的方法對教師教學成果進行考核,對于學校管理者極為重要,一般會采用增量評價模型,結合教學成果(階段成績)進行動態評估。
(4)成績分析
成績分析打破原有的行政班體系,以學科教學班為單位進行分析,
從新高考3+1+2總體情況來說,顯然比浙江的7選3及上海的6選3模式來得簡單,雖然說需要實施走班,但從實際學校執行情況來說,真正需要走班上課占比已經很??;再加上吸取過去幾年走班教學的經驗,新落地省份在操作難度,教師的焦慮情況上都好了很多。
大家經常說的一些觀點,就小編了解新高考四年多來的實際情況,行業內說的因為教師不夠,場地不夠而無法實施走班的情況不存在,因為只要通過合理的分班安排,這些問題都不會成為走班的攔路虎。
一般的說:都可以利用現有的師資,現有的場地(最多增加1,2)都能解決,當然,極端情況除外,比如原來只有2個物理班,現在選物理的人增加到8個班,這種的確會出現師資緊張,但從學校的教學實際來說,這種情況出現在可能性極小。
以上分享僅供參考,每個學校實際情況不同,具體情具體分析,因地制宜。